我是Ling,80 后,二宝妈,现居西欧。近20年来在欧美头部投资银行管理层摸爬滚打。深刻洞察职场生态圈,擅长全方位高效沟通和规划个人发展路径。不定期开放一对一教练,详情请添加微信(overseecareer)。
掐指一算,我和队友在金融行业里干了近20年,家里同辈的表兄妹们也都大多在国内头部银行和证券公司就职,如果过年围坐一桌,那是基本涵盖金融服务行业主要领域。
虽然不是最接近资本的那一小部分精英,但总归是资深圈内人,离财富管理和资本运作非常近,还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资料图片)
经常会有朋友和编辑来邀约我聊聊这方面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敏感而隐私的话题,所以犹豫了很久才提笔。
我观察到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金钱/财富的理解和驾驭是极度缺乏和有误区的,比如鄙视金钱,舍不得钱,认命等等。
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财务问题,比如花的总是比赚的少,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或者错误的投资造成大量亏损等等。
所以这次,真心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你们有一些启发。(注:本文侧重提升认知和方法,不提供任何资本投资建议)
1钱从哪里赚“如何才能财富自由?”
我猜很多人都会在某个时候问过这个问题,也许就在此时此刻,你睡眼惺忪的挤在地铁里,它正萦绕在你脑海。
那什么是财富自由?
你的心里应该有一些画面,不外乎就是「不用工作,就有花不完的钱,喜欢就买」、「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一年有大多数时间在国外旅游」等。
要解决财富困境,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简单来说:
一是开源:找到高效可持续的赚钱途径,
二是学会花钱,不要落入消费陷阱,
三是投资。
赚钱的本质,其实就是赚钱效率的高低。大多数人在挣钱的路上,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通过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来赚到更多的钱/维持收入。
那怎么才能拥有高效可持续的赚钱途径呢?
下面这张图(来自《穷爸爸,富爸爸》)很好地诠释了收入的四个象限。
左边的工薪一族和自由职业者,代表主动收入人群。右边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代表被动收入人群。
绝大部分人都处于E象限,也就是“打工人”,花时间来换取固定酬劳。 不付出时间就没钱收入,而领取了收入就要交税、要还贷款给银行,回头再继续帮老板工作,工作后又是同一个财务泥沼的回路,这就是大多数人逃离不了的「老鼠赛跑」陷阱。工作的时间和金钱的收入,完全是掌控在别人手中。一份固定的薪酬,对于养活自己不算是一件难事。但是当自己拥有家庭的时候,上有老下有下的时候,固定的薪酬就会显得不足,而且工作岗位很容易被替代,一家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困难。
而习惯了 E 位置的人,下一份收入来源同样会循环着帮别人工作的模式来获得。而帮别人工作,得到的只是少许的钱,金钱与成就都属于你的雇主,也许一生就会被金钱所困,背负着压力而失去了自由。
去年欧洲的通货膨胀率超过10%,而薪资收入增加有超过10%的人绝对是少数,基本上,打工人,都更穷了。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支出
很明显,左边的主动收入人群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远小于右边,但在左边起步,并不代表无法进入右边的象限。
插画家:Bodil Jane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打工是普遍的路径,也是必须的路径,就算是创业者一开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过是为自己打工而已。
一开始提升打工能力是“增加资产”最有效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原始积累。提升打工能力就是提升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素养等等。
这就需要培养高收入技能。它是一种可以为你每小时带来更多收入的技能,而这个技能的核心在于「你必须帮你的客户或是公司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者「为他们带来更高的营收」。
高收入技能有些是有学历经验等门槛,但也有很多是没有的。
比如投资人,律师,医生,管理咨询这些常见的高收入岗位,是需要特定的背景和高学历才可以进入的岗位。
但也有很多并不需要特定的学历和背景,只要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是非常有希望获得更高的薪水。比如高阶的沟通能力,洞察力,某项技术能力。大家要多关注市场上需求高,但比较稀缺的能力,加上自己的优势和自律来持续打磨提升。
前段时间和我的一位前实习生喝咖啡,他分享了通过自己做视频的爱好,假期拍摄的纪录片获得了几百万的回报和第二期的大额投资。这样的例子,我身边并不缺。
只有我们持续地在为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财富自由。
说白了,就是要关注自己的事业,mind your own business。你的职业并不一定是你的事业,事业的关键是增加资产。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有利于自己财富增长的事情。
2学会花钱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同样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收入也差不多,但是别人却能买资产买几套房,而自己却囊中羞涩,为啥区别那么大呢?
原因就是家庭的财产不仅需要通过劳动来提高收入,更要擅长管理。如果一味只懂得消费、享受,那么赚再多的钱也迟早会花光。
而懂得管理财产的人,却能让钱生钱,让家庭财富保值增值。
前面谈到,实现财富自由的第二个点就是学会花钱。
花钱谁不会?
比尔-盖茨坦言过:“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真正的会花钱,是指能把钱越花越多。
在金融的世界里,一个钱包变成了三个钱包。“消费、投资、投机”
消费钱包——就是我们平时为了满足欲望的消费行为,吃饭、购物,打车、旅游都属于这一类。
投资钱包——报名参加培训班、购买理财产品,就属于投资。
投机钱包——则是抱有侥幸赌博心理的消费,例如买彩票、赌牌之类的。
我的一位好友,认识这10年来她的个人财富翻了好多倍,也带动了家庭的显性和隐形财富巨大的跃升。她出身于小镇普通家庭,但格局大,是一个花钱花地明白的人。
生活上的开销非常简单,从来不买名牌,会仔细评估自己的购物需求;
但在个人提升投资是从下狠手,从不含糊,该拿的学历要拿,该考的证书要考,“拜师学艺”等几万几万的投,结果是收入和社交圈层那是每几年上一个大台阶。
插画家:Bodil Jane
她就是活生生用好三个钱包的例子。多用投资钱包,适度用消费钱包,避免用投机钱包。
多用投资钱包:因为投资钱包花出去的钱是要在以后赚更多的钱。
不仅仅是指买股票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等这种常见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提升,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行为。
适度用消费钱包:避免因为过度消费影响赚钱的能力。
消费的钱,要花地值。它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愉悦感尽量多一些。保证消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最喜欢的,也是能够物尽其用。
特别是是年轻人,在财富积累的初期,一定要控制消费欲望,勤勤恳恳的去耕种,学会存钱,不要被消费主义洗脑,获得钱生钱的资本;
避免用投机钱包:投机有风险,无法掌控。
你花的钱属于哪个钱包,并不仅仅看你买了什么,而是看最终产生的价值是什么。
《茶花女》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取决于自己,做主人还是奴隶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和选择。
一个人的贫穷是观念上的、精神上的。从今天起,把“不能”替换掉,时刻想想“我怎么能做成这个”、“我怎么能做成那个”,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篇幅有限,关于金融投资的主题我就不再这展开了。 这篇点赞过百,我会来专门谈金融投资手段这个话题。 - END - 想获得第一手职场经验和参加免费职场分享直播?与Ling还有世界各地几千名高质量群友(金融,医药,咨询,互联网等)实时互动?请扫码添加运营助手。申请时标注(入群)。 《入群规则》 1. 禁止发广告和推广;2. 文明交流,不灌水,不发攻击性信息。往期 精彩回顾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在下面点个赞,转发或赞赏!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