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资料图)
河北农业大学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
把根深深扎在宁晋这片沃土上
彭正萍在田间调查苗情。
彭正萍对学生进行田间调查和技术指导。
春气融融,舂锄扑扑趁春晴。在宁晋县,来自河北农业大学的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正在实验田里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春管。据了解,这支团队在宁晋从事农业科研已是第19年头。19年来,彭正萍带领这支团队跑遍了宁晋县的每个乡镇,深入开展多项理论研究,积极推广一批研究成果,为宁晋县乡村振兴作出了奉献。
骨子里的一种情怀大学教授成了农民的“邻家妹子”
时光回流到2004年,彭正萍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读完博士后入职河北农业大学,之后来到宁晋开展科研工作。这一来便是19年。是怎样一种情怀,促使她把根深深扎在宁晋这片沃土上呢?
“如果说情怀,其实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在里边。”彭正萍说,自己在张家口市怀来县的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放学回家常常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宁晋有很好的农业基础,而且各级政府和很多农户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让人倍感温暖,现在她把宁晋视为第二故乡。
大学时,彭正萍在河北农业大学学习土壤农化。期间,她不仅学到了农业科技专业知识,更是被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所感动,这条实践育人、科技富民、创新创业的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她扎根农村、情系农业、服务农民的根基所在。
宁晋县拥有耕地114.6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北省产粮第一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万亩左右。农业连年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土地是农民的‘宝贝’,增收自然是愿意的,可要是说搞实验,有人肯定会犯嘀咕。”初来乍到的彭正萍,在和一些农户做政策宣讲时经常碰壁。即便是同意做实验田,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采取不施肥或少施肥时,农民一看到庄稼叶子有点变黄,就偷偷追施肥料,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实验落地。
彭正萍和学生们只好一次次地找到农户,推心置腹地和农户谈,深入浅出地和农户讲解技术,终于赢得农户的一致认可。第一年,实验田收获后,除去成本,并没有因为施肥少而降低收成,相反,因为降低了生产成本,效益明显增加了。
这些年,彭正萍带领技术团队住农家屋、吃自己做的农家饭,从大陆村镇、换马店镇到宁晋县原种场、垄上行农业公司,从点到线,由线带面,把农田作为最好的实验室,在田间地头搞科研,面对面推广农业技术,技术团队早已与乡亲们融为一体,彭正萍被大家亲切地当作“邻家妹子”。
“三夏”“三秋”大忙的季节,也是团队师生最忙的时候,每年大概有三四十天,彭正萍带领着技术团队在宁晋的田间地头奔波。
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干农活,彭正萍身体力行。每到麦收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整个团队分工默契,女学生分组下地装麦入袋,男学生们扎绳、称重,研究分析相关数据,没有一个人怕苦叫累。
宁晋县飞耀合作社负责人项旭说,大家与彭教授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友谊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厚,一大批农民都成了她的微信好友,闲暇时聊几句天,有需要时发农业科技信息资讯,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攻关
科技成果惠及农民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彭正萍出身农家,专长土肥,她深知节支、增产对农业、对农民的重要性。19年来,在宁晋县,她围绕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开展土肥科学实验,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攻关。
从“十五”规划至今,彭正萍主要围绕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相继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宁晋县小麦—玉米两熟丰产轻简水肥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冀南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分层施肥养分调控关键技术、产品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黑龙港北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轻简水肥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黄淮海北部小麦—玉米农田耕层调理与土壤肥力提高关键技术”课题等,取得丰硕成果。
从最初与农户协作种植20多亩家庭式实验田,到百亩规模化实验田,再到万亩技术推广示范田,19年来,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完成了8大类16项科学试验和示范,被宁晋县政府授予“宁晋县荣誉公民”。
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总结推出的翻耕技术,在推广之初也曾遭到冷遇。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宣讲,一部分村民才接受建议。当年因为气候原因,一些玉米出现倒伏,而落实翻耕技术的农田均无倒伏现象。一次次实践,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心服口服。
“老百姓围着我们说,彭老师把实验放在我们家地里吧,我保证按照标准一步也不错。那个时候啊,心里真是比得到什么也高兴。”彭正萍说。
近年来,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在宁晋县垄上行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托管的3.5万亩土地上开展了科学实验,节约生产成本达20%,节水达30%,且实现了稳产高产,成为农业托管的样板。
2022年,垄上行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比2020年增长4%、7%。垄上行贾家口镇白木村生产大队长宁西尊,更是以亩产1356.2斤的成绩勇夺首届小麦“垄上粮王”称号。
近年来,宁晋县化肥使用量累计减少650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80万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达到90%。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9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
“在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宁晋通过科学施肥,肥沃土壤,提升耕地质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宁晋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耀辉说,全县粮食总产量由2018年的83.32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94.6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河北第一产粮大县地位更加巩固,为牢牢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贡献了宁晋力量。
一花引来百花香专家学者竞相来宁晋授课
土肥工作历来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充分说明土肥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土肥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彭正萍说,高效、高质的农业土肥工作管理,应以满足化肥农药“零增长”为提前。而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重在绿色防控、测土配方,借助农业、生物、物理等多手段替代化学肥料,降低化肥的农业面污染。
谈到有机肥、化肥的配施,彭正萍表示,要严格遵守“种养循环”的传统,力争做到一边用地、一边养地,确保耕地更具活力。
多年来,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注重科研先导、学科融合的科研思想,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近30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参与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4项课题分别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山区创业二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副主持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在SCI、EI国际著名检索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副编著作18部,获授权专利25项,制定地方技术标准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
“我带的37个毕业生,有36个是从宁晋走出去的。”彭正萍说,宁晋不仅是提升农业科研水平的地方,还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一花引来百花香。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时常应彭正萍教授技术团队的邀请到宁晋开展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经过团队牵线搭桥,河北农业大学还与宁晋县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下属现代农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河北农业大学“产学研”三结合基地。
在河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下,垄上行土地托管协会开展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为联结方式的农户+村级组织+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土地入股托管服务,既保障了农户收益,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前不久,河北农业大学“垄上行粮食产业研究院”在宁晋揭牌,此举将为该县粮食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李三虎)
▲彭正萍教授在老乡地头实地调研问题,给合作社讲解技术要领。
①彭正萍教授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的学生进行田间实践。
②彭正萍教授正在垄上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给大家介绍智慧农业、节水灌溉、高效生产等发展情况。李羽摄
③彭正萍教授现场指导小麦春季施肥灌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