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米生物logo
35斗获悉,近日,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米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厚新健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独家的高蛋白玉米管线推进及团队人才扩充。
未米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和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发展精准育种技术,破解基因密码,赋能我国粮食安全。目前,未米生物已在玉米、水稻、大豆和棉花等十余种作物上开发了多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递送技术、精准编辑技术和工具酶系统,高通量创制了核心突变体资源,并成功服务了300多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及多家国内育种企业。
【资料图】
近期,35斗采访了未米生物联合创始团队。联合创始人许洁婷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先正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从事口粮作物种子新型优势性状挖掘和基因组合优化。许洁婷一直深耕于生物育种产业,从优良种质挖掘到优势性状作物种子的培育,从科学到产业,从产品到商品等不同的环节,均展现出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许洁婷博士在试验田
创业至今五年多时间里,公司整体在发展中快速壮大,已经拥有总计2500㎡以上的标准化实验室和20多亩全年侯全国多点温室。人员从最初成立时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100余人,有一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博士、硕士组成的高水平技术和管理团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未米生物在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钱扬文博士的带领下,于2021年在海南三亚崖州区成立了海南分公司,布局海南南繁硅谷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抢占先机。
钱扬文博士在演讲现场
当前,未米生物主营业务包括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提供科研服务。公司已建立了包括玉米、水稻、大豆、棉花、小麦、番茄、烟草、生菜、黄瓜等近二十种作物的高通量无基因型限制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平台,并成功为国内外300余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性状,包括抗锈病、耐密值、增产、矮杆、调节花期、脱水加快等各种性状。此外,未米生物结合大数据及自主研发的全基因组高通量编辑技术,创制了新一代玉米突变体资源库,突变体材料被广泛使用到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和重要基因克隆研究中,显著缩短优异种质创制时间,提高重要功能基因克隆效率。
三是研发特用玉米。未米生物正在陆续创制糯性品质改良、高蛋白、高维生素E、高亚麻酸、高DHA/EPA等特定用途的玉米新型材料,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动物食用疫苗、饲料酶制剂、抗生素替代等功能性生物制品。
未米生物员工在实验室
未米生物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国内科研单位、科研院所、育种企业、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等。据钱扬文透露,公司目前主要的营收来自于为科研单位和产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已成功服务了300多家不同类型的客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强国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加快前沿技术突破。许洁婷告诉35斗,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新兴技术之一,相比于落后国外20余年的转基因技术,研发基因编辑技术将是助力我国生物育种行业实现换道超车的一次机会。
在技术方面,未米生物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Cas酶,植物基因敲除、敲入和替换核心技术,能够实现精准育种覆盖各个植物物种。此外,未米生物还成功突破递送技术瓶颈,实现了18种作物的无基因型限制递送。
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30项,在申请阶段的专利15项,并有PCT专利已进入美国国家阶段。先后被评为常州市“龙城英才”企业、江苏省“双创人才”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
在产品方面,未米生物围绕玉米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以蛋白饲料和特定终端产品为导向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与应用,一、抗虫抗除草剂、抗病、耐逆、高产等性状开发,为生物育种提供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二、另辟蹊径,聚焦高蛋白、特种淀粉等开发特定用途的玉米新型品种,为国家大豆进口替代寻找新途径;三、以玉米等为生物反应器,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动物食用疫苗、饲料酶制剂、抗生素替代等功能性生物制品,为健康养殖提供新方案。
未米生物员工在检测植株
实验室幼苗
值得注意的是,未米生物正在进行高蛋白玉米攻关,希望通过提高玉米的蛋白含量,降低饲料行业的成本。许洁婷告诉35斗,目前,我国90%以上大豆都是依赖进口,且豆粕价格不稳定。若能够在不降低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将玉米蛋白含量从当前的8%提高到15%左右,那至少三分之一的进口大豆都可以被替代,也就能够解决饲料行业一大痛点问题。
谈及未来和发展,许洁婷博士认为,未米生物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更优质的种质和种子品类,满足国内广大种植者的需求,构建国内“未米”品牌。同时未米生物也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立足中国,拓展全球市场,为全球生物育种提出未米方案。
厚新健投合伙人汤珣认为,未米生物团队年轻务实,发展思路清晰,技术体系完善,尤其在一系列适应中国饲料工业及粮食深加工特点的特色品种开发上勇于探索。高蛋白玉米等产品布局为解决中国饲用蛋白不足问题提供了另辟蹊径的思路,以高产作物为底盘,利用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工具拓展优质蛋白来源,可能深度影响饲料配方,减缓大豆进口压力,重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开辟植物合成生物的新领域。
点击获取更多全球食品资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