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河南省遂平县阳丰镇刘楼村,几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麦田上空盘旋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喷洒到小麦上。这是无人机在进行小麦赤霉病“一喷三防”作业。
【资料图】
目前,全国已实施小麦赤霉病“见花打药”“雨后补防”面积3.53亿亩次,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地气象部门精准预见病虫害,强化部门联动,支撑“虫口夺粮”保丰收。
图为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专家、利辛县气象局农业气象人员前往巩店镇查看苗情 张晶 摄影
精密“监测网” 当好防控“消息树”
农业灾害风险的准确研判,离不开对气象条件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气象信息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令枪”。
眼下,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已全面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治病虫害。
4月20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内,4架农用直升机、50多架无人植保机正在麦田上空作业。
一天前,商水县张庄镇种粮大户邱守先在微信群里收到气象信息员转发的预报信息:4月20日夜间到24日,周口将相继出现大风、降水、降温天气。未来10天全市大部分地区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持续降水易导致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加大,周口全市为高风险区。
承包千余亩的种植大户邱守先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想让病虫害防治有效果必须避开雨天,选择降水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他立即联系相关植保公司,抢在降水前进行“一喷三防”。
小麦好不好,关键烂头少。“小麦赤霉病是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的气候性病害,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一旦发生可造成10%到20%的减产,大流行年份可能减产40%以上。”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组组长张东良介绍,全市157个基层测报网点启动,采取大田调查和智能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病虫监测。
4月3日至6日,安徽桐城出现阴雨天气,让小麦赤霉病有了“可乘之机”,如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到三天以上的阴雨,它就会暴发流行。一旦小麦感染赤霉病,其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气象部门及时提供的“7日开始久雨转连晴有利病虫害防治”信息,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抢抓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在孔城镇友源农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麦田里,种粮大户胡登峰组织工人对小麦田进行清沟沥水。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率,胡登峰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仅用一个多小时,几百亩麦田便完成防治作业,有效遏制了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在田间的“精”字上下功夫。江苏气象部门利用基于西太平洋海温、500百帕高度场的88个大气环流特征量和气象因子建立了三种赤霉病气象预测模型,分别计算里下河、东部沿海、宁镇扬丘陵等不同麦区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趋势;利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赤霉病气象预测模型,分别计算全省13个市的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趋势,并对多个预测结果进行综合集成。
专家把“麦”问诊 支招“虫口夺粮”
农业和气象专家联合“把脉”病虫害,把“处方”开到田间地头。
4月15日,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阳市气象局和邓州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深入汲滩镇王营村南坡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进行实地调研。气象专家指出,当前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扩展蔓延,建议农户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因地因时科学施策。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至1%时,要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统一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
在河南遂平,县气象局“田间巡诊队”到刘楼村田间现场“把脉”小麦赤霉病,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有了精准的气象信息,我们每天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安排生产作业。”种粮大户吴大记说。
4月11日,江苏省气象局发布今年第一期病虫害气象条件趋势预测报告,建议各地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在扬花初期,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努力做到精准防治、科学用药。
在昆山,市气象局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到陆家镇“未来智慧田园”,为种粮大户防治小麦病害提供技术指导。在宿迁,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联合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到蔡集镇和龙河镇,实地走访调查小麦抽穗扬花和赤霉病防控情况。
“针对小麦赤霉病流行的趋势,植检站与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密会商交流,全面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研究员朱凤表示,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小麦生长阶段信息与气象部门的预报产品,合理安排农户在扬花期和雨后采取措施,可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率。
根据天气预报,江淮、黄淮等地小麦主产区未来10天仍有降雨,小麦赤霉病有发生流行风险,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预报服务,保障小麦稳产丰收。(孙毅博、岳伟、赵永阁、王瑞祥、付永奇、徐鑫鑫、程向红、谷玲果、周鑫、吴俊梅、武国兵、杨杰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刘倩 王兵 陈晓颖 责任编辑:张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