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轮电动车品牌小牛电动横空出世。得益于其发展理念透露出浓浓的“高端味”和创始人李一男自带的流量,小牛电动成立之初就起点很高。
此后,凭借锂电化、智能化和高颜值,小牛电动切入高端市场,占得了一定市场先机,早些年业绩销量可谓相当亮眼。但自2022年以来,小牛电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端化之路越走越泥泞,经营业绩开起了倒车,产品销量也出现了负增长。
(相关资料图)
彼时,不乏投资者期待后疫情时代,小牛电动能有所改善。然而进入2023年,小牛电动的经营颓势依然没有扭转,面临的调整反而越来越大。
销量断崖式下滑
5月22日,小牛电动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牛电动第一季度营收为4.17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滑27.5%,净亏损6030万元,较上年同期扩大104%。
相比业绩亏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其两轮电动车销量的暴跌。
销量方面,小牛电动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仅71000辆,同比下滑45.3%,表现可谓相当惨淡。此外,小牛电动国际市场电动滑板车销量为12889辆,同比下降12.2%,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拉长时间看,小牛电动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近年来单季度最差水平,曾经高增长势头已戛然而止。
但这并非行业整体不景气。事实上,两轮电动车市场热度不减。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驱动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5010万辆,同比增长15.2%,行业规模甚至超过空调、洗衣机等家庭刚需电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一极。
此外,作为小牛电动竞争对手,九号电动两轮车销量在期内实现18.47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03%,而小牛电动国内两轮电动车销量仅为71000辆,差距进一步拉大。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电动车品牌代表爱玛也在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65%及50.48%。
既然行业势头不断走高,那么主打高端智能,并在此前创造出不少行业爆点的小牛电动到底因何被绊住了手脚?它又是怎么掉队的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笔者看来,导致小牛电动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行业角度来看,虽然两轮电动车行业虽然在近几年表现亮眼,但与之相应的品牌竞争也愈演愈烈。
低端领域不必多说,雅迪、爱玛和绿源等老玩家几乎占领了整个下沉市场,虽然小牛电动曾经也跑偏想去低端市场跟它们掰掰腕子,但由于门店覆盖率和密集度均不及雅迪和爱玛,价格战也打不过,最终无奈告吹。
另一边,中高端领域九号电动车的发展快的惊人,其也是小牛电动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20日,小牛电动于京东、天猫平台实现销售额超1400万元,但同期九号从5月20日20时到24时,4小时内京东天猫抖音平台合计实现销售额超3300万,市场对九号的品牌认可度可见一斑。
低端价格战竞争不过雅迪、爱玛这些老玩家,中高端又被九号远远甩在了后面,销量下滑也是在所难免。正如老话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销量下滑只是结果。而导致销量下滑,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产品性价比的缺失。
正如前文提到的,小牛电动成立之初就是高举着“高端化”和“智能化”的旗帜,然而曾让小牛引以为傲的App控制、NFC解锁等技术,如今成为了各家厂商的高端车型标配。
目前来看,小牛电动的“高端化”似乎只体现在高价上。近年来,小牛电动产品售价持续上升,其中公司最高端的电动自行车SQi零售价范围高达8999元至9999元。即便从全行业看,小牛电动平均每辆两轮电动车收入位于行业最高水平。
而今年一季度,小牛电动再次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式提升产品售价,单车平均收入达到4420元,同比增长25.7%。同期,九号公司的单车平均收入则为2939.9元,较上年同期仅小幅增长2.9%。
事实上,市场并非不认可高端智能的两轮电动车,真正不认可的是产品力和价格的不相匹配。在笔者看来,既然小牛电动选择了深耕高端化,就该深刻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消费者也不会光为一个名头买单。
经营压力逐步凸显
伴随着产品销量的下滑,小牛电动在高增长阶段被忽略的的隐忧也开始逐步显现。
在其财报中,就有两个比较令人在意的数据。其一,激增的应收账款。数据显示,2020年末小牛电动的应收款项仅为1.01亿元,到了2022年末,这一数值已飙升至3亿元。
众所周知,应收账款增加往往意味着公司的资金回收较慢,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对下游话语权的下降,且若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将被作为坏账处理。
其二,在激增的应收账款之外,小牛电动的库存也在飞速上涨。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库存金额仅为1.42亿元,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库存金额已飙至4.17亿元,增长193.66%。
若把库存看作压力,小牛电动产品库存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公司清理旧库存所释放的压力远不及其新库存带来的新压力。产品滞销、资产减值的压力扑面而来。
此外,小牛电动也曾多次被相关监管部门处罚。
2021年8月,小牛电动旗下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被常州市武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30万元。
同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曝光3起电动自行车领域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其中,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虚报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数值,被罚款30万元。这小牛电动的品牌价值也因此有所损伤。
而就在小牛电动止步不前时,根据九号公司的规划,一家电动车新工厂预计在10月完全竣工,届时公司电动两轮车产能将达到200万以上,如果九号的计划顺利推进,那么小牛的处境便会更加凶险。
总的来说,在这个行业中,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小牛电动已经在多方面落后,要扭转不利局面并不轻松。
标签: